美丽新世界的末日警告

宗教信仰有可证明的实用价值——因为它让有限的个体在无穷的宇宙里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定位,并因此能承受生命无尽的苦难而不至于灰心丧志。

心理健康日益成为发达社会关注的问题。副总理兼财政部长黄循财2月7日在国会辩论推进心理健康动议时,宣布把心理健康课题列为国家重要议程,并制定全国措施,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援助。关键措施包括,到了2030年,为公共医疗领域增添三四成的精神科医生和心理学家,以及多培训近3万名前线工作人员和义工,以识别心理健康需求。

去年9月公布的全国人口健康调查和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本地人心理健康欠佳比率从2020年的13.4%,增至2022年的17%。在18岁至29岁年轻人当中,25.3%心理健康状况欠佳,是比率最高的年龄层。常见的主要解释是三年冠病疫情所导致的焦虑、通货膨胀和潜在失业所带来的生活压力,以及社交媒体增加年轻人相互攀比,提高患得患失的心情等。对于年长者,年老多病的痛楚、少子化带来的孤独感,以及步入暮年所躲不开的大哉问,或也是心理健康不佳的原因。

政府重视心理健康,反映问题的严峻程度。尽管并不相同,也并非轻视,若从生理健康的类比理解,排除先天因素,健康出问题通常意味着体质不够强壮,原因大多是缺乏锻炼以及生活作息不对。因此,若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运动增强体魄,能改善生理健康;同理,应对心理健康除了看医生吃药,强化心理素质或许更是治本之道。就如战场上的士兵都明白,减少恐惧的办法并非消除害怕,而是设法让自己变得更勇敢。这两者并非一回事。

农历新年期间回顾童年的庆祝心情,所谓的“年味”,更多或来自因物质稀缺所产生的期待和珍惜心理。当年社会还不富裕,一般家庭的孩子唯有过年才能喝上一口汽水,吃上一块肉干,条件好一点的能穿上新衣裤。这是如今在丰衣足食环境里成长的一代所难以想象的。物以稀为贵,当生活里的大多数欲望都能即刻满足,生命里恐怕容易缺少感恩,甚而阴阳失衡——物质的丰裕反而导致心理的贫瘠。

世俗化理性主义数百年来的“除魅”,让日常心理进一步失去神秘感所带来的丰富意涵。吊唁后带一条红丝离开,不准与丧家道别;走夜路听到背后叫自己名字勿扭头以免扫灭肩上明灯;别碰触路边树下供奉的祭品;禁止手指月亮婆婆;神祗游街时每逢十字路口都要亮出黑令旗驱邪……这些让人畏天知命的文化禁忌逐一流逝,文化心理也随之干枯,便就失去足够的勇气或心理韧性,去面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终极无奈。

分析心理学派鼻祖荣格(Carl Jung)始终重视宗教信仰对于个体的必要性。他承认信不信神或许是任意的选择,毕竟谁也无法对神的存在证实或证伪。但他认为宗教信仰有可证明的实用价值——因为它让有限的个体在无穷的宇宙里找到生命的意义和自身的定位,并因此能承受生命无尽的苦难而不至于灰心丧志。简言之,真信仰强化人的心理韧性和心理健康。孔子似乎同意荣格的意见,虽然他告诫人们要“敬鬼神而远之”,但也建议“祭神如神在”。通俗地说,应该就是“心诚则灵”吧。

与奥威尔(George Orwell)反乌托邦科幻小说《一九八四》齐名的《美丽新世界》作者赫胥黎(Aldous Huxley),在1920年发表的短文《娱乐》(Pleasures),或许能为我们理解心理健康提供一些思考线索。赫胥黎认为,传统上娱乐必须结合自身努力及与他人的合作,如弹奏乐器、背诵诗歌或与人共舞,因为通过努力所获得的娱乐有益身心;相反,不劳而获的娱乐如静坐追剧,会让人的文化精神枯萎退化。波兹曼(Neil Postman)1985年的名著《娱乐至死》接续这一主题,预示如今人手一机、随时随地能自娱自乐而沦为精神孤岛的文化危机。

回到更具体的层面,心理健康离不开生理健康。著有《脑能量——理解精神健康的革命性突破》一书的帕默(Christopher Palmer)医生,在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神经科学和精神病学研究项目的美国马萨诸塞州麦克莱恩私立医院从事研究。他认为饮食影响精神健康,精神疾病大多是由于新陈代谢失调,并主张从改变饮食习惯入手来根治精神疾病。

2022年全国营养调查发现,本地肥胖率持续上升,2013年是8.6%,2019年至2020年是10.5%,2021年至2022年再增至11.6%。同时,高危身体质量指数(BMI),即BMI等于或超过27.5,发生率也从2019年至2020年的20.7%,增至2021年至2022年的22.3%。虽然相关不代表因果,在刷刷手机,高脂肪和高度加工食物便随唤随到的时代,本地人心理健康欠佳比率上升,应该就不让人意外了。这种随时随地、不劳而获的愉悦,或许进一步让精神健康恶化。

在《美丽新世界》里,“野蛮人”对一味追求人类幸福和舒适的“文明人”说:“但我不要舒服。我要上帝,我要诗歌,我要真正的危险,我要自由,我要美德,我要罪恶。”在人工智能蓄势待发并承诺让人类活得更幸福和舒适之际,野蛮人的话值得仔细咀嚼。

原载2024年2月18日《早报星期天·想法》

About yapphenghui 叶鹏飞

Husband of one, father of two 文字匠,腰肌劳损,梅门甩手功 狷者有守,不失其身
此条目发表在得鱼忘筌, 新加坡,时事分类目录,贴了, , 标签。将固定链接加入收藏夹。

留下评论